完整社区项目从策划、开工到见效仅用260天阳春三月,在永安市燕南街道辖区内,一个个项目开启了冲刺模式,以争分夺秒的拼劲加力提速,处处洋溢着生气和活力
生态执法不能一刀切,而要举一反三,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精准施策,并给他们留足整改时间。调查证实,公司生产原料仓库内确实存在少量以废旧高压锅及电饭煲内胆为主的废铝制品
原标题:e三明:打造政务服务掌上模式过去,老百姓想办政务事情,常常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要多跑腿。多部门数据协同校检,群众办事不再打游击。此外,证照资料全部电子化,办理业务零跑路。姜建华说,办事群众通过e三明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可对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窗口进行预约办事,也可查看当日中心大厅各窗口排队情况并远程取号,实现了虚实结合,大大缓解窗口拥挤和现场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市、县、乡三级)共有659个单位部门、15345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进驻e三明手机端和电脑端的网上办事大厅,开通全流程网办事项1545项。
自7月1日开通以来,e三明平台共办理群众网上申报件3645件。这得益于e三明推出的网上办事服务,打造政务服务掌上模式。同时,加大旅游业态引进力度,使之与古镇布局融合,让千年贡堡又热了起来。
自唐开元年间开埠,古称贡堡的贡川镇距今已有约1280年历史,现存历史遗迹180多处。贡川镇党委副书记罗燕琴说,这些新开发的风景今夏备受游客青睐。不用他出力,每月可增加600余元的租金收入。陈金香介绍说,挂在展馆里的作品都是永安当地书法家所作,游客每每路过家门前都会驻足欣赏片刻。
现在,我们农民也天天和文化打交道。除了活化利用古建筑和村民闲置老房子,我们还建设了书画、雕刻、奇石、土特产、民宿、餐饮等相关业态项目16个,打造贡品一条街,做好产城融合文章。
更让老陈开心的是,这两间客厅被装修成了颇有文化气息的书画展馆。手握大量散落在乡野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盘活利用,更好地吸引游客?今年初以来,贡川镇集中力量做好古镇改造,将辖区内的文化资源拾掇起来。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古建筑留存较多,同时还有国家3A级景区招牌,旖旎风光和悠悠古韵屡屡让外来者惊叹。曾几何时,镇里的张若谷故居、机垣杨公祠、进士巷39号等古建筑因年久失修,面临着倒塌的危险。
在这场发掘古镇文脉的实验中,未列为文保单位但具备一定历史价值的民居也被纳入保护性开发的范畴。机垣杨公祠围绕琴谱大师杨表正生平建设纪念馆,一并布置古琴传习馆。村民陈金香家一楼两间共40多平方米的客厅,在不影响居住生活的前提下,近日以每平方米15元的价格租给了大儒里文化旅游公司。修缮成本高以及房子主人意见不统一等因素,一直是抢修这些古建筑的拦路虎。
目前,大儒里文化旅游公司已和当地村民签订了20余间租房协议及3座传统古建筑租赁合同。例如,宋人张若谷官至尚书左丞,其故居就结合张若谷为官时恢复交子法,开展古建筑活化利用,与金融单位合作进行纸币文化布展,同时吸引茶企入驻。
(资料图片)3日,一群来自福建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在永安市贡川古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历经数百年沧桑,贡川古城墙仍气势不减。
在高大的古城墙前,同学们丈量一块块石砖,临摹长着青苔的纹路,将先人的智慧定格。在该镇引入福建大儒里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后,村民们以租金抵押修缮资金的形式将古建筑租给公司,让公司进行经营和活化利用。进士巷39号的古建筑改造完工后,将成为民宿和茶馆村民陈金香家一楼两间共40多平方米的客厅,在不影响居住生活的前提下,近日以每平方米15元的价格租给了大儒里文化旅游公司。曾几何时,镇里的张若谷故居、机垣杨公祠、进士巷39号等古建筑因年久失修,面临着倒塌的危险。贡川镇党委副书记罗燕琴说,这些新开发的风景今夏备受游客青睐。
历经数百年沧桑,贡川古城墙仍气势不减。同时,加大旅游业态引进力度,使之与古镇布局融合,让千年贡堡又热了起来。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古建筑留存较多,同时还有国家3A级景区招牌,旖旎风光和悠悠古韵屡屡让外来者惊叹。例如,宋人张若谷官至尚书左丞,其故居就结合张若谷为官时恢复交子法,开展古建筑活化利用,与金融单位合作进行纸币文化布展,同时吸引茶企入驻。
在这场发掘古镇文脉的实验中,未列为文保单位但具备一定历史价值的民居也被纳入保护性开发的范畴。手握大量散落在乡野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盘活利用,更好地吸引游客?今年初以来,贡川镇集中力量做好古镇改造,将辖区内的文化资源拾掇起来。
除了活化利用古建筑和村民闲置老房子,我们还建设了书画、雕刻、奇石、土特产、民宿、餐饮等相关业态项目16个,打造贡品一条街,做好产城融合文章。陈金香介绍说,挂在展馆里的作品都是永安当地书法家所作,游客每每路过家门前都会驻足欣赏片刻。自唐开元年间开埠,古称贡堡的贡川镇距今已有约1280年历史,现存历史遗迹180多处。现在,我们农民也天天和文化打交道。
不用他出力,每月可增加600余元的租金收入。(资料图片)3日,一群来自福建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在永安市贡川古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进士巷39号的古建筑改造完工后,将成为民宿和茶馆。在高大的古城墙前,同学们丈量一块块石砖,临摹长着青苔的纹路,将先人的智慧定格。
更让老陈开心的是,这两间客厅被装修成了颇有文化气息的书画展馆。机垣杨公祠围绕琴谱大师杨表正生平建设纪念馆,一并布置古琴传习馆。
修缮成本高以及房子主人意见不统一等因素,一直是抢修这些古建筑的拦路虎。在该镇引入福建大儒里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后,村民们以租金抵押修缮资金的形式将古建筑租给公司,让公司进行经营和活化利用。目前,大儒里文化旅游公司已和当地村民签订了20余间租房协议及3座传统古建筑租赁合同据项目经理朱家双介绍,三明市政府大楼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经批准采取大修(除险加固)的方式恢复原有使用功能,提高结构的可靠性、整体性、抗震性。
项目加固班组长甘阿忠从脚手架上爬下,领着工人们来到凉茶亭,大口吃起西瓜。近日,在三明市政府大楼大修工程、三明市政府礼堂大修工程项目现场,承建单位福建建科院工会为工人送上了西瓜、凉茶等防暑降温物品。
为确保今年底竣工,同时保障工人的健康,在现场用工上,该项目实行做两头、歇中间避高温措施。接到这些防暑物资感到很暖心,干活也更有劲了。
甘阿忠(左一)和工友们在休息、吃西瓜。两个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自6月进场以来,工人们冒着酷暑,抢抓进度,已完成大楼基础加固、土方回填,外脚手架搭设已完成近八成。